唐睿宗李旦没有遵循嫡长子的继承制,以功业为首,选择三子李隆基作为皇太子,得到大臣包括宗室和太平公主的一致赞同。当时政局形势,只能是李旦当皇帝,李隆基当太子,太平公主并没有萌发当皇帝的意愿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她开始自命功高,觉得自已支持过太子李隆基,他当时又只有二十多岁,没有多少从政经验,总会依照她的意图办事。但是,过了几个月,她就发现太子李隆基十分精明,自有一套政治主张,绝不会屈居于姑母之下。拥护太子的一批大臣如姚祟、宋璟等人认为,过去的朝政被外戚和诸公主干预得太厉害,强烈要求革除这种弊政,这样就触犯了太平公主的私利。
从此,太平公主就把太子李隆基看成了自己政治上的对手,很想利用自己的权势换一个容易控制的人取代他。李隆基当太子不到四个月,“太子非长,不当立”的流言蜚语就传播起来了,而制造这种舆论的不是李隆基的长兄李宪,而是姑母太平公主。在大造舆论声势的同时,太平公主也在不断扩充势力,她的支持者窦怀贞、萧至忠、崔湜等都担任要职。当时有人甚至说:“在外只听说过太平公主,却没听说过有太子。”面对太平公主的行动,李隆基深感不安,姑侄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。有一次,太平公主私下挑动李宪说:“废掉现在的太子,让你来取代怎么样?”李宪并没有个人的政治野心,立刻把公主的原话向李隆基说了。太平公主见拉拢李宪失败,又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,甚至亲自拦住上朝的宰相,要求他们废立太子。宰相姚祟、宋璟、郭元振等人都是太子的支持者,他们当面抗争说:“太子为江山社稷立下了大功,本该成为储君,公主您有什么资格提出异议呢?”这番严正的驳斥,使太平公主无言对答。